2022年04月23日

时间:2023-06-16来源: 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首页

  培养更多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习4月21日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习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校。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的15位老教授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学校7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了为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坚定决心。

  广西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习全票当选 新华社南宁4月22日电(记者黄庆刚)4月21日至22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广西参选的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同志,以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代表们认为,习总书记全票当选二十大代表,是广西250多万名党员、15万多个基层党组织的共同意愿,充分体现了5700万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对习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

  “总书记始终心系壮乡各族人民。我能够代表广大基层党员投好神圣的一票,觉得特别光荣和自豪。听到总书记全票当选时,我非常激动、深受鼓舞,很荣幸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代表会议代表、凌云县玉洪乡江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牙韩问说,他将继续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贡献力量。

  自治区党代表会议代表、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自动化室主任韦柳婵说,百姓的生活福祉是总书记不变的牵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方面面切实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大家一定会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广西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4月,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时,精辟概括广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要求按照“四个新”总要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重要工作,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有习总书记掌舵领航,必将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时代伟力,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驶向光辉彼岸。”代表们满怀信心地说。

  “总书记全票当选,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治区党代表会议代表、南宁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徐华说,今后他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把习总书记的关心和激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本报讯(记者陈娟)4月22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表决通过了《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决定》等事项。

  会议听取和审议《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桂林市青狮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二审)、《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全市检察机关诉前羁押工作情况的报告》、《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议案》、《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决定》,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表决通过《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传达学习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刘宁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对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做好人大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找准依法履职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落实好市委各项工作安排,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周强,市监察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各委室副职、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部分市人大代表,市直有关部门及相关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会议。

  我市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 本报讯(记者陈娟)4月22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决定》,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漓江保护日”的议案。会议认为,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漓江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4月25日,习总书记视察漓江时强调,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赋予了桂林人民保护漓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营造保护漓江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励全市人民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会议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

  会议认为,设立“漓江保护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桂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漓江这一生态美景永驻人间,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责任。

  会议要求,要不断丰富“漓江保护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漓江保护日”活动,教育引导全市人民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自觉做保护漓江、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守护者,营造保护漓江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桂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刘倩)4月19日,我市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习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学习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推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桂林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学习主题,坚持示范引领,创新学习形式,不断推动学习取得显著效果。各级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抓好,在学习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手段上加大创新力度,要抓好集中学习研讨,突出专家辅导学习,注重调研式学习,发挥媒体宣传主渠道作用,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还要大力弘扬学风,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磅礴力量。

  会议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组织领导,把中心组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顺利推进。要做好协调、管理、服务和督查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衡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推动学习任务落实。要探索总结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固化为管长远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中心组学习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稳控力度 维护社会平安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曹长青段彦伊)为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的信访维稳工作责任,4月19日下午,桂林市召开信访维稳工作紧急会议。会议传达自治区及桂林市委有关批示精神,并就我市近期信访维稳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压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涉稳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高度关注掌握社情民意和热点敏感问题动态,全面分析研判预警,及时推送处置,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加大涉稳问题的排查稳控范围,有效杜绝一切可能激化矛盾的行为和事件;要强化社会安全稳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营造良好治安环境,还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突工作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为漓江生态保护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孙敏)4月22日,市委召开漓江生态保护专题协商座谈会,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我市漓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并听取意见和建议。

  2021年4月习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对桂林市全力以赴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等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谆谆叮嘱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桂林牢记嘱托,不断深化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漓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构筑漓江生态安全屏障。

  会上,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畅所欲言,从建立上下联动的法律法规执行体系、明确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和界线、科学建立漓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工作、保护和修复漓江水生态系统、充分运用好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和漓江风景名胜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桂林能推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蒋育亮表示,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合漓江生态保护工作实际,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更好地解决迫切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有益参考,集中体现了统一战线推动漓江生态保护的激情热情,汇集了党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集体智慧和辛劳。漓江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共识,进一步汇聚战略的合心合力,寻求保护漓江生态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希望我市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始终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努力把习总书记为桂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凝心聚魂、凝思聚力,以实干实绩回报习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先导区”实现良好开局 本报讯(记者周文琼)去年4月,习总书记亲临桂林并乘船视察漓江阳朔段,对漓江生态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阳朔擘画宏伟蓝图,给阳朔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阳朔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立足阳朔优势,明确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先导区的发展定位,积蓄了发展新动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阳朔牢记嘱托严管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阳朔把保护漓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科学保护漓江联合执法行动”,完善以漓江阳朔段为核心的大景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漓江保护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1天,优良率为96.2%。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断面、污水处理厂出口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

  过去一年阳朔聚力转型强产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阳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2亿元,同比增长9.3%。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9.42万吨;水果总产量95.56万吨;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26万元,补贴农机具1054台760万元。积极推进遇龙河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阳朔金桔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档升级。阳朔获评“广西农业科技园区”,“蔗香甜园”田园综合体入选“桂林市四星级田园综合体”。阳朔金桔品牌价值高达41.42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阳朔县委书记周彦表示,阳朔县将不断提升硬件环境、服务平台和旅游惠民水平,实现“文旅融合、城景一体、全域发展、居旅相宜”,全力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在推进全域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漓江保护日”的议案。会议认为,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漓江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4月25日,习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漓江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赋予了桂林人民保护漓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营造保护漓江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励全市人民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会议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

  会议认为,设立“漓江保护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桂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漓江这一生态美景永驻人间,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责任。

  会议要求,要不断丰富“漓江保护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漓江保护日”活动,教育引导全市人民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自觉做保护漓江、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守护者,营造保护漓江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桂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过去一年来,桂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贯彻到编制立法规划和计划的全过程,确保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4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印发。

  2021年,新一届人大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的共识。

  立法规划和计划是立法工作的“施工图”、“任务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聚焦“三大振兴”,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我市的立法工作。

  除了向市直有关单位发函征集立法规划、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外,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征集范围扩大到我市31个社会团体、派、高校科研院所,并两次在《桂林日报》和桂林人大网公告征集立法规划、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九三学社等派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研论证,提出了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立法项目建议。

  2021年,我市立法直通车继续扩容,全市又新增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总共达到30个,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增加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市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活动,市人大常委会汇总整理初步征集到的各方立法建议项目29个,设计制作了简洁明了的《征求意见表》并附《设区市立法权限范围说明》,向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发放,广泛征集群众“最希望制定的法规”,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序参与立法活动,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组成调研组多次深入到兴安、灌阳、叠彩等县区,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代表、社区乡村代表对立法规划计划的意见建议;邀请我市广西师大、桂林电子科大等立法咨询服务基地以及市政协委员中的有关专家学者,对立法规划和计划(草案)进行专题论证评估,收集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真知灼见。

  “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根据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改变过往立法计划编制工作主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的做法,强化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市人制委、教科文卫旅游委等有关专工委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在市城管委等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9个立法项目建议的基础上,又提出了20多个立法项目建议。平乐等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及时召开市、县(市、区)人大代表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座谈会,并通过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21年12月,法工委将29个初步征集到的立法建议项目分类送市人大有关专委会征求意见。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等有关专委会及时对立法建议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列入立法规划、计划进行调研论证,并与对口联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提出主导性意见。

  根据各专委会的意见,法工委将五年立法规划分为了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条件不成熟、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等三类,形成立法规划、计划草案,并适时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立法协调小组会议通报,通过各方研究讨论凝聚共识。

  最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研究立法规划、计划草案时,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及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严格保护桂林生态环境的指示要求,决定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大作为”,增加《桂林市禁止乱采滥挖砂石的规定》为2022年立法审议项目。

  日前,经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批准,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已正式印发执行。下一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地方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探索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新途径、新渠道,拓展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参与地方立法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立法渠道,打造有桂林特色民主立法品牌,使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载量75%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通讯员吴荣涛)4月22日,桂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从当日起有序恢复六城区密闭性文体娱乐场所、线下培训机构营业,规范审批营业性演出活动。根据通知,文体娱乐场所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载量的75%。各县(市)密闭性文体娱乐场所的恢复时间,由各县(市)自行安排。

  通知要求,经营场所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明确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按规定做好场所全面消杀、储备足量疫情防控物资、落实员工全程疫苗接种的前提下,经辖区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同意后,可有序恢复营业。同时,经营场所员工返岗须持“健康码”绿码,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行程码无*号,无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员工须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经营场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所有员工每日测温2次并做好记录;督促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痛及胸闷等异常情况的员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到医疗机构排查诊治,杜绝带病上岗。

  通知明确,恢复营业的密闭式文体娱乐场所原则上设立一个入口(安全出口打开通风时应有专人值守,确保只出不进),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控制接待人数上限,每日接待量为最大载量的75%。要把查验工作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刚性措施,提防风险人员自由出入场所,在所有入口须设立健康监测岗,加强扫码测温设备的使用,安排专人测温、核验即时健康码和行程码,做到不漏一人,“体温正常+健康码‘绿码’+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行程码无*号+戴口罩”方可入场。经营场所发现“黄码”或“红码”人员要做好信息登记,第一时间报告所在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并协助做好人员临时管控。各密闭场所要提前做好预案准备,确保场所入口处不发生人员聚集,及时劝导疏散聚集人群。

  “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自治区水利厅负责人汇报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时强调。随后,习总书记从杨堤码头登船,顺江而下,考察漓江阳朔段。甲板上,总书记不时询问漓江两岸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情况。

  又是一年四月,今年是习总书记考察桂林后的第一个春天。一年来,杨堤乡通过以“生态、美观、实用”为原则,建设完善了一系列生态设施建设,新建可以满足3000多人需要的自来水厂及管网建设,大大提高了饮水安全;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配套垃圾中转站1座、环境连片整治污水处理系统4座、垃圾焚烧炉一批。同时,实施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和门店招牌、标识、标线、路牌等规范建设,安装路灯100余盏,种植花卉苗木2200平方米;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完成杨堤旅游码头改造工程,建设亲水平台、游船码头,重新铺设滨江大道并延长,对码头区域进行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了绿色小镇功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总书记到我们杨堤视察,我们全乡人民都倍感荣光,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西、视察桂林时的讲话精神,下大力气来守护我们这片山水。”杨堤乡党委书记杨润华告诉记者,他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宣传让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创建了“绿水青山党旗红”党建品牌,沿江各村积极响应,大力支持漓江排筏规范化、限量化管理整治行动,规范旅游秩序。

  与此同时,杨堤乡加大沿江两岸违法破坏行为的巡查力度,采取天上航拍、地面巡察和群众举报等方式,营造了保护生态的浓郁氛围,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也积极配合政府开展漓江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全方位对开荒种果、露天焚烧、非法捕鱼、挖沙采砂、违规排污等行为进行管控,“零容忍、快处置”,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大大降低。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漓江边的人,对这几年漓江生态的变化有很深的感受。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载着游客在江上游时,能看到的白鹭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这两年,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在江上看到它们的身影。”沿岸村民廖家旺告诉记者,如今,他也成为了一名筏工,吃上了“旅游红利”。

  从阳朔码头登岸,记者一行乘车来到遇龙河边的白沙镇遇龙村委桥背村。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俗称“小漓江”。阳朔县倾力打造“遇龙河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将该景区作为阳朔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去年,我们将遇龙河自然资源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大力整治公共空间,持续发力‘四化’建设,平整的硬化道路、明亮的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许多房屋外墙绘上了不同主题的农家画,形成有农家特色的文化墙。如今的桥背村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既美观又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也提升了我们遇龙村委对外的知名度。”遇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封志伟告诉记者。

  如今,科学保护漓江生态的工作在阳朔县全面铺开。去年年底,阳朔县生态环保科技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投产,开启了改善阳朔、荔浦、平乐、恭城等县(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方式,迈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发电新阶段,真正实现桂林南部县(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阳朔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厕所革命”深入推进,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6.33%,县内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漓江干流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断面、污水处理厂出口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此外,阳朔县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加强节能低碳技术推广运用,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快漓江“绿色游船”和“绿色排筏”升级改造,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我是渔民的儿子,从小喝漓江水长大。2021年4月25日,习总书记乘船视察漓江在兴坪码头上岸时,我就在离总书记不到10米远的附近,他说‘要呵护好漓江这个宝贝’的嘱托讲出了我的心声。”阳朔县兴坪镇渔业居委居民、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峰满含深情地说。

  兴坪镇渔业居委的居民世代靠打渔为生,改革开放之后,渔民开始用渔艇、竹筏搞旅游。黄金峰就是渔业居委转型“新渔民”。黄金峰曾到桂林以及云南、西藏、贵州等地从事过保险推销、商品导购、旅行社等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之后,黄金峰回到家乡做旅游。

  2012年,县里强化对漓江生态保护,对漓江旅游规范管理,黄金峰积极响应入职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并从一个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当选为桂林市漓江生态观察员和阳朔县政协委员。

  黄金峰说,总书记讲的要呵护好漓江这个宝贝,也是千千万万漓江两岸居民想说的、要做的。他利用桂林市漓江生态观察员和阳朔县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提出科学保护漓江的提案,在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职位上,积极履职,配合政府和公司开展漓江保护工作。如今,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共有执法艇16艘、水上执法人员86人、陆上执法人员10多人,全方位对开荒种果、露天焚烧、非法捕鱼、挖砂采砂、违规排污等行为进行管控,规范旅游秩序,确保航行安全。

  “总书记来视察了漓江之后,我又有了新奔头。”黄金峰说。他在本职工作之余,大力宣传保护漓江的重要性,在公司的员工、筏工中广泛宣传科学保护漓江的政策法规,并与公司的小伙伴们拍摄了50多段短视频,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护漓江,如今他们的新媒体粉丝达100多万人,不少短视频播放量达100万+。

  如今,这个有120多户的渔民村里,房屋基本上都是三四层的楼房,村道铺了沥青,路旁种植了各种绿植,依山傍水,格外宁静、美丽。不少居民的房屋装饰成独具特色的个性民宿,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

  “我们渔业居委一共120户、470人,以前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桂林市人大代表、阳朔县兴坪镇渔业居委党支部书记、主任黄高远介绍说。兴坪镇渔业居委如今有10%的居民用自己的房子开民宿、农家乐,有20%的居民到集镇和县城建房开酒店等,有10%的居民在漓江为来自各地的摄影团做“打渔、撒网、渔火表演”的摄影模特,其他的村民在漓江公司或者附近的酒店、饭店等务工。

  江还是这条江,人还是这方人,同样是靠母亲河漓江谋生,但是这个渔村的居民已经完全告别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打渔谋生模式,换了更体面、更稳定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素质、开阔了眼界,科学保护漓江的理念已成为新渔民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兴坪古镇位于漓江之畔,有1700多年历史,既有以老街为代表的古建筑、古商道、古村落历史文化,又有草龙、九月十九等民俗文化传统,更有孙中山、克林顿等中外名人足迹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兴坪集镇也曾经出现过房屋乱搭、电线乱拉、污水乱排等不良现象,如同一个漂亮的姑娘穿上了破烂的衣裳。

  保护生态环境,再现古镇美丽容颜成为兴坪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家班子的重要工作,对集镇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接驳工程,妥善解决兴坪集镇人口增加及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污水排放量急增、污水处理难的问题,有效保护漓江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再现古镇魅力。兴坪镇党委书记杨礼华介绍,随着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有序铺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兴坪古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集镇新区引来了众多客商考察、洽谈,“兴坪水镇”“漓水春风”“三千漓二期”等重点项目在有序推进。

  2021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漓江杨堤码头视察漓江保护工作情况,并由此乘船视察漓江。杨堤乡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方位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天上航拍、地上巡察、群众举报”等措施对毁林、开荒、露天焚烧、违法建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零容忍、快处置”,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大大降低。杨堤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开平介绍说:“2020年,全乡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共发生12起,2021年降至5起。”

  2021年12月,阳朔县生态环保科技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投产,开启了改善阳朔、荔浦、平乐、恭城等县(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方式,迈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发电新阶段,真正实现桂林南部县(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阳朔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厕所革命”深入推进,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6.33%,县内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漓江干流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断面、污水处理厂出口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此外,阳朔县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有序推动减污减排协同增效,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加强节能低碳技术推广运用,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快漓江“绿色游船”和“绿色排筏”升级改造,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续写着科学保护漓江的新篇章。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12000多名杨堤乡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杨堤乡人民科学保护漓江,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漓江边上一个“小、特、精”的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桂阳公路的杨堤入口处开车到杨堤乡码头,不到一公里后仿佛就进入了一个大森林,柏油路两旁高大的树木让路上满是阴凉,摇下车窗,天然氧吧让人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一路前行,远处的青山满是绿色,近处有盛放的洋紫荆、怒放的油菜花,一阵风吹来,还会下一阵黄花雨。当你乘上竹筏悠游在漓江上,天空湛蓝,江水清澈见底,云朵仿佛掉进了江水里,不时还有鱼儿来咬上一口……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你,杨堤的美丽你必须要注意到。

  杨堤乡地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核心区内,境内群峰耸立,风光旖旎,“黄金水道”漓江从境内穿过。杨堤乡高度重视漓江生态环境科学保护工作,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列为中心工作推动。建立漓江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机制。高位推动,财政上有投入,管理上有方向,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60多岁的杨有发是浪石村的一名老党员,也是第一批漓江保洁员,工作至今已经快20年。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仅对漓江特别熟悉,年轻时还曾是一名海军,水性也特别好。他告诉记者,春季涨水后江面保洁工作的难度是最大的,涨水过后就会有垃圾被冲下来,河水湍急,在竹筏移动的过程中他就得身手敏捷地将挂在树枝上的垃圾挑下来。技术稍差一点就有可能清理不到垃圾或是掉下水。但每一次他和其他的江面保洁员都能把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身手敏捷、水性好、吃苦耐劳”成了所有江面保洁员的必备素质,他们的驾驶技术完全不输筏工。

  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程介绍,漓江的保洁要求一年比一年高。为达到目之所及没有垃圾的保洁标准,日常采取支流拦网、江面定点打捞等方式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3年前用于漓江保洁的资金为100多万元,而现今一年投入500万用于漓江保洁的经费支出,不止增加了人员,更注重提升大家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让漓江保洁工作也做到专业而细致。

  加大江面保洁力度只是科学保护漓江的冰山一角。杨堤乡合理统筹资金多措并举,为漓江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为有力保证沿江村庄整洁、干净,杜绝垃圾被随意倾倒到漓江,杨堤乡在财政上也加大了投入。投入20多万元,做好森林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金发放使用监管工作,检查验收退耕还林600多亩,检查验收天然林并签订管护合同1万多亩,检查验收公益林3万多亩;投入近400万元完成浪石、浪洲等5个环境连片整治污水处理点项目,收集处理5个自然村居民生活污水。

  常态化的管理全力为漓江生态保驾护航。“天未亮就上岗,天已黑才下班”,杨堤乡采用“快艇来回巡航”的工作模式,全力为漓江生态保驾护航。数据显示:一年来,共开展漓江生态保护行动12次,出动快艇117艘次、执法人员357人次,抓获非法捕捞11起。

  在杨堤的漓江边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书记、乡长等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穿上红马甲在江边捡垃圾。其实在杨堤乡,不论是乡镇干部、普通群众还是中小学生,到江边当志愿者清除垃圾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沿江村民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如今发生了彻底改变,他们大多转变身份,投入到漓江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中。

  数字是杨堤乡保护漓江成效最好的佐证,更是杨堤乡人民收获荣誉最足的底气。漓江干流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断面、污水处理出口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由于生态环境好,近年来地水村、浪石村等地猴群数量不断扩大。林业部门已经对山里的猴群进行监测,利用红外相机获取图像,进一步了解群猴的种类,加强生态保护。2021年12月,杨堤乡获评为“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

  2021年杨堤码头游客量和排筏总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长。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每年将景区营业收入的10%作为生态分红发放给沿江村民,2021年发放给沿江村民的生态分红资金超100万元。

  好山好水孕育好产业。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杨堤乡群众也发展起了特色产业。杨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农民在“石头缝”中发展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思路,各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分别形成了金槐、砂糖桔种植带,黄皮果种植示范基地,夏橙种植带等产业基地。

  唐高美是唐家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把沃柑产业的引进、发展当成头等大事,多年来坚持种好沃柑,并积极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唐高美自家的沃柑是村里种得最好的,价格也最俏,总能比别人高出五六毛钱左右。近日,沃柑销售进入收尾阶段,在市场价格普遍为3.5元每公斤的情况下,唐家村沃柑卖到了近6元每公斤的价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让当地老百姓笑开了花。

  杨堤乡一直以来有种植黄皮果的传统,如今当地群众改良品种,种上了鸡心黄皮果,不再单纯靠天吃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获得了好收成。“种一亩黄皮果能有1万多元的收益,一家种五六亩地,一年下来就有五六万元的收益,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浪石村农民笑着告诉记者。

  脱贫户叶德华是桃源村村民,一家人的生计由她一人撑起,奶奶年迈,儿子年幼,家庭经济困难。她在山林间发展蜜蜂特色养殖,从养殖8箱蜜蜂起步走上养蜂脱贫致富路。目前她的蜂蜜产品远销上海、深圳、湖南等地,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不仅脱贫摘帽,建起了两层小楼,还带动了左邻右舍养殖。

  还有地水村的柚子、浪洲村的鹰嘴桃……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杨堤乡农业产业秀出生态美,开出幸福花,结出富裕果,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双丰收”。2021年,杨堤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1%,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2021年打造了浪洲里村精品示范村和16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和生态停车场,全乡各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旅游主干道风貌极大提升,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更加凸显。

  随着城市人越来越憧憬一场说走就走的激情乡野踏青、携妻挈子的归园田居生活,营地旅行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业态。杨堤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国际范、接地气的露营基地做好了准备。

  过去人们常用水墨画来形容漓江风光,然而现在漓江不止是一幅水墨画,到了秋季还能呈现出一幅多彩的油画。杨堤乡的月光岛到秋季时,乌桕红叶让秋韵更是浓得化不开。扎营漓江边上的森林里,走在江滩的鹅卵石上,感受着徐徐吹来的江风,欣赏着眼前的青山绿水,以天为庐、以地为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杨堤乡月光岛有天然优势进行帐篷露营。

  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山水映衬下,一张正在放映的硕大电影银幕前整齐地停放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座椅调到舒适角度,收音机调到指定频率,在自己舒适的“移动之家”中欣赏精彩的影片,品一口红酒,啜一口饮料,既有家的温馨舒适,又有影院的视听震撼……杨堤乡同样具有汽车露营的优势。

  杨堤乡旅游停车场距桂林市区50公里,距阳朔县城40公里。停车场毗邻漓江风景名胜区中段,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可欣赏到杨堤乡的青山绿水、奇山怪石,雨天还可感受到烟雨漓江之美。停车场内地形开阔,车位充足,建有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还有游客服务中心,可提供Wifi,24小时供电、供水,且配备有专职保安。在完善基础设施、基本服务、支撑保障等共性要求的同时,杨堤乡还积极探索自驾车露营地在文化、风格、互动、自助等方面的特色化、增值化的主题设施与服务。

  漓江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杨堤乡党委书记杨润华表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乡人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爬坡过坎、锐意改革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科学保护漓江,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画卷。

  习总书记说:“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2021年以来,阳朔县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作为“数字平安广西”两个试点县之一,在全区率先、创新开展“数字平安广西”试点建设。阳朔县政法系统各部门以“数字智慧·平安阳朔”为抓手,创新打造平安建设数字化“防火墙、战斗堡垒、智慧链”,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阳朔科学呵护漓江、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构筑“画里山水·栖居阳朔”人文典范,贡献了独树一帜的“数字智慧”。

  建立数字化警务指挥模式。阳朔县在全区率先打造全信息化、实战化、智能化的警务“一张图”指挥模式,成为“全区科技强警示范县”“全区公安指挥体系示范点”。今年3月27日,阳朔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在辖区开展巡逻工作,通过建立数字化警务指挥系统,将非法在遇龙河放置地笼捕鱼的潘某人赃俱获,当场缴获地笼10条予以销毁,收缴渔获一批予以放生。

  建立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圈。阳朔设置高清天网探头1677个、社会面探头3471个、“雪亮工程”探头1000余个、车辆卡口摄像头130个,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治安防控圈。2021年,阳朔县立涉生态安全类案件18起、破案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移送起诉12人,提起生态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份,收缴、销毁漓江地笼8200米,用政法担当书写守卫漓江母亲河的“绿色文章”。

  打造“数字防疫系统”。阳朔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研发数字防疫系统,通过系统进行三级管理,景区景点、乡镇、县级指挥部均能通过数字防疫系统查看所辖区域景区“二码”核验情况,如出现异常游客,系统自动报警。

  打造“智能熔断体系”。依托腾讯大数据平台,建设了智慧西街人流管控项目,助力建设“平安景区”。2021年,阳朔县国庆假期游客数恢复至疫情前高位,7天共接待游客91.75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12%;旅游总消费12.62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5.34%。全县保持安全稳定,旅游秩序井然,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胜利”目标。

  建立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指挥模式。整合县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功能,依托大数据,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打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警务指挥深度融合的智能化县域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全县社会治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协同、服务和管理。

  打造平安建设数字化模式应用。阳朔投入1.32亿元,在全区率先开展“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消防”和“数字平安校园”“数字平安医院”“数字平安水利”等试点建设应用。全县16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和重点场所安装了“一键报警”“人像大数据”智能装置,在全区率先开启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时代。

  建立全域网格“微治理”模式。阳朔将全县108个村(居)委和6个社区划分为290个网格、798个“微网格”,全县实现网格服务“微治理”。网格员全部使用社会治理综治云APP,将村级“党建、管理、服务、治安、消防、文化、环保”等民生事项融于综治云平台管理和服务。“微治理”模式助力阳朔乡村治理和漓江流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构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格局,有效推动阳朔农村社会治理和阳朔境内漓江流域治理传统模式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

  为加强漓江司法保护,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采取“检察+人大+志愿观察员+N”的“检察+”模式,通过问计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协作配合,汇聚群智群力打造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升级版”。

  遇龙河成为漓江流域游客打卡网红点后,个别经营主体闻利而动,在未取得行政审批许可的情况下,违反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的非法占用耕地乱搭乱建、有的把耕地填埋改作停车场。为此,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邀请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监督员督办整改相关案件4件,及时恢复了生态环境。

  2021年底,阳朔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工作中发现流经阳朔县葡萄镇的汉山河(漓江支流)部分河段水面漂浮着油脂、生活废弃物等垃圾,水葫芦野蛮生长,因无人清理,河水已开始变黑发臭,对漓江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遂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水面漂浮的垃圾、疏通河道,并完善污水处置基础设施,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而今,汉山河已旧貌换新颜,河水清清、两岸生意盎然,成为游客新的打卡点。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021年5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阳朔县人民法院兴坪法庭,挂牌成立了“广西桂林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这是为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漓江流域治理等提供司法保障,筑牢法治屏障,突出环境资源和生态旅游专业审判,提升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法治水平的新举措。

  该法庭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强化广大群众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同时,还多次组织干警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参加宣传环保理念活动,积极为漓江“擦身洗脸”,清理街道上的卫生死角,利用集镇圩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增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发挥审判的教育引导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的公信力、影响力。

  “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阳朔县司法局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保护漓江的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加大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和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助推河长制,持续健全“生态保护+调解”机制,先后成立了阳朔县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漓江景区人民调解工作站,多渠道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对严重破坏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刑事案件、非法采挖河砂等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典型案例以及所涉及法律法规进行宣传阐释,2021年以来,阳朔县司法局共组织开展相关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印发相关法治宣传读本6万余份。

  阳朔县司法局与阳朔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等部门联动,完善沿江、河法治文化阵地,统筹利用漓江、遇龙河沿线景区景点、码头广场、集镇村庄等资源,将漓江流域保护与法治元素、漓江文化、民主法治建设互融互促,在漓江流域打造出一批“法”“景”深度融合的法治“微景观”。通过创新机制,阳朔县成功打造了“看得见、摸得到、用得着”的一批普法品牌,切实提高了漓江流域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夯实阳朔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法治基石。

  近日,桂林市民秦女士在网络上讲述了她的孩子在放风筝时受伤的过程:因为其他小朋友拉着风筝助跑,风筝线不慎划到她孩子身上,导致她的孩子脖子当场被割出10厘米长的伤口。所幸孩子及时就医后无大碍。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春和景明之季,许多人都趁着春光正好外出踏青游玩,放风筝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春日雅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小广场上、公园里、江滩上,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放风筝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

  近年来,因为放风筝受伤的新闻并不鲜见。风筝线多年风筝的“老风筝人”、桂林风筝队的技术指导员赵五一介绍说,风筝伤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风筝线。现在制作的大型风筝,线材质多为凯夫拉线公斤左右的拉力。最普通的风筝线公斤拉力。在空中绷紧的状态下,一根细细的风筝线释放出来的冲击力和压强相当于一把利刃,可以瞬间切断胡萝卜、头盔卡扣带甚至是汽车的后视镜。这样的力度,碰到人体后将不堪设想。

  首先,控制风筝放线的长度。初学者最好将线米内。赵五一说,很多人对放风筝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实,放风筝是一项体育运动,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风险。这就要求我们遵守一定的运动规则,将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初学者,在放风筝时一味追求“高”“飘”“远”,仿佛越远就代表风筝放得越好,其实不然。评判风筝玩得好不好,更多的是看放风筝者对风筝的控制力和平衡技术。放长线恰恰是给自己和他人埋下了安全隐患。当风筝放到几十米开外后,无论是放的人还是经过的人,都看不到线。这时候,风筝掉落,或者是线碰到往来的行人,都会致人受伤。

  其次,要选择空旷场地放风筝,特别要避开人行道、高速公路、铁路、高压线、高大建筑物等。目前,桂林比较适合放风筝的场地有油麻滩、惠济桥下漓江边等空旷场所。同时,易出现雷暴的天气时段也不适合放风筝。

  再次,儿童放风筝需要有大人陪护,最好购买粗制棉线的小风筝,并佩戴手套。大人不仅要留意自己孩子的风筝,还要留意其他人放的风筝,以免他人误伤到自己的孩子。在看到别人放风筝时,最好从侧面绕开过去。不要站在风筝下,以免风筝失控砸到头部。一旦身体接触到风筝线,赶紧向反方向躲开,尽量避免颈部、面部和手指接触风筝线。

  如不慎出现颈部勒伤、刮伤,正确做法是,首先应当立即解除绞颈的状态,将颈部绳索物取下。其次,立即判断伤者颈部勒伤、刮伤的严重程度。如解除绞颈状态后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发紫,说明气道损伤出现梗阻,应立刻拨打120,立即行开放气道急救治疗;如解除绞颈状态后,呼吸通畅,留下轻微瘀痕及擦伤,家长进行局部消毒观察24小时即可,24小时后局部瘀斑可热敷祛瘀治疗。伤后可能导致皮下出血,伤到喉部可能会引起吞食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治疗。

  开展复工前“体检”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赵颖)4月21日,我市发布关于有序恢复六城区密闭性文体娱乐场所的通知。22日,秀峰区对辖区内四家电影院以及部分文娱场所开展复工前检查,切实压实文娱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辖区文体娱乐场所有序恢复营业。

  秀峰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带队组成检查组,对桂林电影院、东西巷影城、天籁巨幕影院、万象城影院的影厅卫生消杀情况、入口两码设置、防疫用品等开展了检查。检查组要求复工的四家电影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对门店进行全方位消毒,同时对进入影城的人员严格执行佩戴口罩、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等防疫措施;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控制接待人数上限,每日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载量的75%。

  秀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辖区电影院在停业期间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坚持定期消杀,提前做好了复工准备。秀峰区在通知发布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接下来,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政策的宣传,普及科学防疫方法,引导消费者强化防控意识,为文旅产业复苏保好驾护好航。

  织牢一张网,压实防火责任。实行乡、村、屯、重点区域四级网格化管理,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三家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村委干部分片到屯,全面摸排掌握各村祭祀聚集点、着火隐患点18个,重点区域明确责任到人,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森林防火指挥处置,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建好两支队,强化应急保障。建好乡级党群应急队,抽调党员骨干、民兵等40人组成党群应急先锋队,负责处理全乡火情应急事件,做好队员的森林防火业务培训。建好村级党群服务队,由包村工作组成员、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队员、“五老”等136人组成8支村级党群服务队,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参与应急处置情况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抓实三件事,激发党群合力。一是抓好节前宣传,多形式全覆盖宣传森林防火,倡导文明祭扫。二是抓好设卡防控,清明节期间各村党群服务队在进山祭祀关键道路设置森林防火卡点18个,结合疫情防控,对进山扫墓群众做好信息登记,进行防火宣传劝导。三是抓好防火巡逻及应急处置,各村党群服务队加强防火巡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处置火情,抓早抓小。清明期间,全乡共开展巡山156人次,及时扑灭小火点5处。

  激发税企青年共进新动力 本报讯(通讯员唐毅左惠芝谢红玲)4月21日,桂林市税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与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以“互联互助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发展”为主题的党旗领航税企青年共建活动。

  活动期间,税务部门和企业共同成立了“税企青联工作站”,参与的近50名税企青年代表一起学习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税务部门就企业青年干部关注的税收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宣传和辅导。据悉,“税企青联工作站”的建立,是为了在企业和税务部门青年干部之间搭建一座“互联互助、共享共建”的桥梁,借助工作站,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税企双方青年干部开展定期交流、定期走访,推动党务、团务工作共同进步,最终达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党团共建”的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企青联工作站”的建立,为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企业三方高效沟通、携手共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着力点,对于及时准确解决涉税问题、化解涉税风险有很大帮助。

  已恢复售票 本报讯(记者苏展)4月21日,我市发布了自4月22日起有序恢复六城区密闭性文体娱乐场所、线下培训机构营业的通知。22日,我市多家影院“应声”恢复售票。这对广大电影爱好者来说,在周末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里,将增添一份快乐。

  22日下午,记者从网络平台上查看到桂林市区已经有多家影院恢复售票。记者随后马上联系了桂林东西巷影城、桂林万象影城、银河欢乐影城等多家影院负责人,确认各影院已经开放。为给观众朋友们提供安全、舒适的观影环境,接到恢复营业通知后,各影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开展了全区域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

  与此同时,截至4月21日,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24例,再次敲响警钟,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尤其是对于老龄化程度超过3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接近83万人、基础病患者绝对数量巨大的上海,为实现“动态清零”,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千方百计降低病死率是当前重中之重。

  本轮上海疫情传播的新冠病毒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短时间内感染的人口数量较多,截至4月20日累计感染者超过40万例。对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上海而言,奥密克戎危害不容小觑,一组数据体现出了目前的救治压力:

  21日0至24时,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1例,平均年龄84.2岁,最大年龄94岁(2例)。11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终末期、脑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仅仅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月以来,就累计收治90岁至100岁老人93名,100岁以上老人5名。

  目前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合并基础疾病的超过60%,目前在院的1000多名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中40%以上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主要病种为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肿瘤等。

  新冠肺炎重症的救治本身就有难度,此次医疗与护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大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上海住院新冠肺炎患者中,不仅基础疾病重症患者中35%大于80岁,且80岁以上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不足5%,救治需要多学科诊疗和较高的专科治疗能力。

  二是上海定点医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功能上不是单纯开展新冠肺炎救治的医院,而是需要具备对感染新冠病毒的多种专科疾病患者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比如,须满足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疾病、肿瘤放化疗、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手术、介入手术、长期透析等医疗服务需求。以需要血液透析的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为例,占到目前定点医院住院患者中的8%。

  中心主任范小红曾带队进驻雷神山医院,见证武汉按下“启动键”,最后一批撤离武汉。如今,她一直战斗在上海防疫一线日,我们的病区都收满了。经过研判,紧急启动门急诊楼腾空,全院能够放下手中工作的职工,全部到门急诊楼前的空地上,2个小时内把新采购的每一个床的螺丝拧上。数百张床装配好,紧急放入门急诊楼。”范小红说。

  一位107岁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让范小红印象深刻。她的儿子、媳妇都80多岁,一家人同时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和医护人员交流困难;患者基础病多,一些药物可能和新冠肺炎治疗发生相互作用;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护士照料其生活也有很大挑战。医院派出精锐力量,开展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雾化吸入、抗病毒小分子药物、中医药治疗等。

  “高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频繁起床不利于恢复,我们会劝阻让其卧床休息,同时进行给氧支持。对基础疾病治疗同步采用合适的方案来进行。对每一位患者的救治都要全力以赴,‘一人一策’打好重症救治攻坚战。”范小红说。

  一是加快感染者的收治,通过加强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建设,扩充床位,尽可能让阳性感染者能够得到及时收治。通过市级定点医院、区域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三级医疗救治体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将重症患者全部收治到高水平市级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二是国内具有丰富救治经验的专家会同上海专家成立巡回专家组,在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进行巡回指导,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国家调派了重症医疗队和方舱医疗队,分别进驻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三是早期干预防止轻症转重症。应用武汉医疗救治经验,分别建立定点医院、方舱医院联合医务部、联合护理部、联合感控办,强化三级查房、分级护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制度落实,对重症患者实施清单式管理,“一人一策”开展治疗。

  多位专家表示,上海老龄化程度高,如果疫情蔓延将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导致医疗等各种资源挤兑。全力救治重症患者,更要关口前移、防止患者轻症转重症,因此,加快推进“动态清零”、加强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近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国内外对老年人群新冠肺炎发病情况的研究,在全程接种以及接种了加强剂次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中,疫苗预防重症、危重症乃至死亡的效力非常明显,全程接种的效力超过70%,接种了加强剂次以后更是超过90%。

  马旭东:这场重症救治的硬仗,打在当下,也启示未来。以后防治重症有多个措施必须重视。一是疫苗接种。现有数据表明,接种疫苗确实能够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的重症转化率。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采购发放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新华社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兰天鸣朱翃)记者22日从上海市纪委监委获悉,近期,上海市多个乡镇、街道在发放生活保障物资“大礼包”的过程中,发生了被居民投诉存在以次充好、质量低劣、“山寨品牌”,甚至有过期产品、变质食品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纪委监委要求各区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提高思想认识、紧盯重点环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保供物资采购发放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防“大礼包”腐败。

  上海市纪委监委指出,生活物资供应保障事关市民安康、相连千家万户,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保供工作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免费“大礼包”出现问题,既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必须严肃追究、彻查到底。

  上海市纪委监委要求,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重点关注保供物资采购、管理、发放背后有无收受回扣、吃拿卡要等利益输送行为,有无随意采购、延误发放等失职渎职行为,有无感情冷漠、态度生硬等作风问题。一经发现问题,要坚持“从严从快”原则,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纪法责任,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绍伊古说,目前,超过2000名武装人员被“牢牢”围困在亚速钢铁厂内,强攻需要3至4天时间。普京下令取消进攻,改为封锁。普京说,取消强攻是为了保护俄军士兵生命。此外,俄方会保证投降乌军人员生命安全并给予他们应有对待。

  亚速钢铁厂建于苏联时期,所处工业区有自己的供电、供水系统,还有铁路、立交桥。为抵御核战争,亚速钢铁厂修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易守难攻。据美国“今日”网站等媒体报道,地道总长约24公里,最深处30米,深6层,难以从地面炸毁,而且便于乌军转移、利用地下通信设备联络,从不同出入口组织伏击。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军事专家杨震认为,俄军改为封锁,有多重考虑。一是避免强攻工事完备的钢铁厂给俄军造成较大伤亡。二是希望抓捕外籍雇佣兵、甚至舆论猜测的北约军事人员,以便在舆论上反击西方。三是以压促变。乌方守军在持续高强度战事下疲惫不堪,围困可能引发内讧。此外,为平民争取更多撤离时间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马里乌波尔是乌克兰国民警卫队“亚速营”的大本营。分析人士认为,“亚速营”是俄方眼中的民族主义武装分子,占领马里乌波尔、消灭“亚速营”主力,意味着俄方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去纳粹化”在较大程度上实现。

  杨震认为,绍伊古此时宣布马里乌波尔战事进展,意在抵消一周前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警告西方不要轻举妄动,一方面向俄罗斯军民展示,战场主导权尽在掌握。亚速钢铁厂残余乌军缺乏重武器,无力对俄军控制区、对陆路通道构成实质性威胁。

  杨震指出,控制马里乌波尔后,俄军有望缓解兵力不足的情况,继而围困顿巴斯地区乌军主力。“俄军特别军事行动始终围绕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保持中立这三个目标展开,因此尽量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并不是首要目标。”杨震说。

  市政规〔2022〕2号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江王陵遗址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殡葬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靖江王陵遗址保护范围内散葬民坟迁移的通告》(市政规〔2021〕13号)相关要求,决定开展靖江王陵遗址保护范围内第二期(2022年)散葬民坟迁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迁移范围与《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靖江王陵遗址保护范围内散葬民坟迁移的通告》(市政规〔2021〕13号)所确定迁移范围一致。2022年度完成靖江王陵遗址保护范围内第二期散葬民坟迁移任务,重点迁移端懿王陵陵园围墙内和怀顺王陵与昭和王陵保护范围内的散葬民坟(详见附件和现场标识)。

  其实我在6年前就邂逅了六峝茶,蒙忘忧谷主刘玉馈赠手制的礼品六峝茶,向来不喝茶的我,转手就送给了同行的朋友,终致缘悭一面。直到前段时间刘谷主相邀品茗,向我们推荐他兴安华江老家的六峝茶,我很客气地说“初次品尝,这茶不错”,谷主一翻白眼:“比我上次送你的好喝?”我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才想起自己当年错过了一次好茶。

  谷主向我们简单介绍:华江为漓江发源地,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乡亲向有制茶传统,也有“贡茶”传说,可惜的是相关的历史记载现在很难见到了。我一听,解除尴尬的机会来了,赶紧说也许我可以试试。谷主微微一笑:“那查证文献资料的重任可就交给你了!”

  这位将六峝茶的大名铭刻在桂林山水之间的,是清代嘉、道年间的著名画家张宝。张宝好游历,足迹历十数省,自绘所见名胜,系以诗词,积百幅成《泛槎图》六集,其五有《漓江泛槎图》十二幅,这件摩崖刻诗,亦为“月牙远眺”一幅的题画诗。

  说到张宝,他于道光七年(1827年)游桂,不仅留下诸多画作,并在诸山间留下多方石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叠彩山石刻“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诗。作为一名知名画家,将桂林山水入画入诗,并与山水名画家荆浩、关仝的作品类比,这样的评价是很有影响力的,这句诗虽然距今不到200年,却已经成为咏叹桂林的名句,为人称道并被反复引用。

  张宝在欣赏、摹画桂林山水的同时,将六峝茶入诗,说明这个产于兴安山区里的茶叶,在当时的桂林已为主流。历史上桂林的茶叶生产和消费非常普遍,雍正《广西通志》卷31载:“茶,各州县出,而临桂之刘仙岩、兴安之六峝、全州之清湘特佳。”清代张心泰《粤游小志》记载广西的茶品:“广西如临桂之刘岩、全州之清湘,皆出茶,而最著者兴安之六峒。可消食,与云南之普洱仿佛。”“粤西人嗜之颇笃。”从这点来看,六峝茶不独在桂林,在广西名头也不小。

  好家伙,一下就把六峝茶拔高到龙井的地位了,估计这位藩台大人实在是太渴了。两年后,杨锡绂升任广西巡抚,可能仍念着当年六峝茶的好,于乾隆八年题奏重修了广福王庙。能得到广西“一把手”的品尝和赏识,可见六峝茶无论是档次还是品质都应该是不错的。

  号称“两粤文人之冠”的全州人蒋良骐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史料长编《东华录》。他在京与清朝宗室爱新觉罗·敦诚关系不错,把六峝茶作为家乡特产送给敦诚(身为全州人,没送全州清湘茶,说明六峝茶的确更好),并赠诗一首。这首诗没传下来,不过敦诚依韵和了一首七律,却留下了六峝茶的若干信息:

  从首联来看,六峝茶的包装“篛裹筠封”,均是竹制品,的确很有华江的地方特色。第二句中的小团月又称小龙团,为宋时名茶,制茶为圆饼形,上印龙凤图案,岁贡皇帝饮用,将茶类比小团月,说明赠茶的确如普洱,为团饼状。第三句“鸣石鼎”,是说六峝茶需煎煮,与张宝诗中的“新煎”相洽。第四句就夸张了,敦诚本来因身体原因不能多喝水,但面对“内翰小团月”的香气,完全失去了自制力,忍不住大饮三碗,还搬出苏东坡的名句作借口,六峝茶显得面子十足。

  清代龚锡绅是六峝本土文化人,他的《听之草堂诗集》中,收录了与知县侯光职的六十首唱和诗,诗中多涉六峝茶(唱和诗如此高产,且以六峝茶为主要内容,看来是好茶友无疑)。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端午,龚到县城以茶叶馈侯,侯酬以六角竹扇;侯亦两至六峝与龚品茗论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好在立在华江乡千祥村的一块旧碑,为入贡提供了佐证。这块《永禁官差勒索茶笋竹木等项碑》,其实是块劣迹碑,记载了乾隆年间数起兴安地方官府欺压六峝瑶民的不法事实。这块碑已经被毁于特殊历史时期,所幸从事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工作者们于1958年曾录其文,并收入了《瑶族石刻录》一书。书中所载碑文有这样的记载:“嗣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月十一日奉社水巡司林,票取贡茶一千七百斤。峒头目十人,每名下派买细茶一百七十斤。”这块碑碣就很明确了,至少在乾隆年间,六峝茶曾经是贡茶,而且贡茶是细茶,这与侯光职所述“曾入贡”可互相印证。

  中国是茶叶大国,历代朝廷对贡茶都颇为讲究,贡茶的发展为中国名茶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茶业进入鼎盛时期,六峝茶能够成为广西代表茶跻身贡茶行列,说明其品质至少已经达到了中国名茶的“标准线”。

  彭昱尧虽是平南人,但长时间寓居桂林,为“杉湖十子”之一,他对六峝茶显然是比较了解的。这首诗,形容六峝茶质粗味厚,平和朴实,与之类比的是另一款中国名茶“蒙顶茶”。当然,作者的本意是借茶抒怀,自己生性淡泊,与六峝茶是绝配,就如“茶仙”卢仝一样,隐居山中,不事功名,唯爱美茶相伴。彭昱尧在岭西五大家中才情最高,却也是唯一没有入仕的,只能顾影自怜,以深邃敦笃的六峝茶自拟,把五次会试不中形容得如此清新脱俗。

  以上为六峝茶写诗的,有地方大员,有皇亲宗室,有古文家,有画家,不过这些都是外地人,都没有到过六峝茶的产地。清代乾、嘉时期桂林的本土诗人朱依真,被袁枚推为“粤西诗人之冠”,曾亲至华江六峝地区,写下了“六峝即事”:

  这首小诗我是比较喜欢的,冲淡、平和、静谧,与彭昱尧诗反映的特质相呼应,而且不经意间契合了六峝茶的一个特点“茶烟细”,意思是煮泡六峝茶时产生的烟气凝聚不散。2002年《兴安县志》描写六峝茶冲泡“揭盖后,汽水上冲,久久不散,形似凤尾,缭绕而上,一屋清香,嗅胜于喝”,似乎在为这位“粤西诗人之冠”作了精确注解。

  有这么多大腕级的人物站台,六峝茶已不仅仅是“粤西人嗜之颇笃”,口碑和销路早就冲出了广西。光绪《武冈州乡土志·商务》记载了当地的物资输入情况,其中有:“粗洞茶,产粤西华江六峒,陆运本城五千五百斤。”武冈也产茶,其茶“较安化产稍逊”,但每年也向汉口输出红茶和花香茶。六峝茶仅以粗茶品质,就能远销湖南,并在当地占一席之地,可见影响不小。衡阳人谢彬是著名的旅游家,写有《丙辰粤桂观兵》,他于1916年由桂返湘,途经华江六峝地区,特别提到“吾乡所日用之六洞茶,亦率产自六洞溪流域”,说明六峝茶在湘南一带是主流茶品。

  江西也是六峝茶的外销地,民国《吉安县志·民事志》记载了古时的饮茶习俗:“贫人多饮水,即有茶,其叶粗,盖土产无佳品。或龙井、香片、珠兰、毛尖、六峒、普洱,皆来自他省,家非素封,莫敢购也。”六峝茶在江西一举跻身高端茶品行列,没点身家的人都买不起。

  年事实上,光是江南已经不能容纳六峝茶的名气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奉天华产商品陈列所成立,主要展出中国各省的名优特产:“故凡本国天产品、工艺品,无不汇萃陈列,类别区分,榜其价值产地,签其性质能力,以供人民观览,俾商知所求,而工知所劝。”“采取品物之宗旨,天产品以产额富饶、有益国计民生者为主,工艺品以制造精良、可销中外者为主。”在陈列商品清单中,茶叶属于“天产品”,这其中有名有姓的茶叶只有八种,分别是江苏碧螺春,浙江龙井茶,广东古劳茶,广西六峝茶,福建武夷茶,湖南君山茶、溆浦茶、安化茶。广西的商品名单中,包括了米、棉、药材、竹木、藤器、肉桂油等十八个大类,仅六峝茶是列出商品产地的。如果说,前述古诗将六峝茶与龙井、蒙顶之类的名茶类比,可能还有艺术夸张的成分,那么在遥远的东北,六峝茶与碧螺春、龙井茶等中国名茶相提并论,这确是令人称奇的事实。

  民国时期,六峝茶声望不减,1935年田曙岚著《广西旅行记》、1941年张先辰编《广西经济地理》、1949年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稿》等诸多刊物都对六峝茶进行了介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桂林桂东路、桂西路、中南路等规模稍大的食品杂货店,都会在门外亮出诸如“京果海味,六峝细茶”的招牌,以招徕、吸引顾客。《广西经济地理》载桂林西乡所产茶峒茶分粗、细两种,细茶品质较佳但产量不多,推测兴安六峝茶的生产情况应该类似,其细茶或作为贡品茶进贡朝廷,或作为高端茶行销市场,而粗茶则是清代民国流行广西乃至湘、赣的主打茶。至于六峝茶所属的茶类,按《粤游小志》记载,与普洱相仿;而敦诚诗云“内翰小团月”,亦如普洱呈饼状;朱依真“茶烟细”的形容,也与陈茶相契合,清代六峝茶应属于黑茶类。

  遗憾的是,这样一款曾经声名远播大江南北的好茶叶,近几十年来却口碑日渐湮没。据了解,华江的竹产品近年来占据了主导,成为兴安县的支柱产业,农民为了多种毛竹,砍掉了不少茶树,这就影响了六峝茶的产生,而当地落后的茶叶生产技术,也成为其制约因素。

  遗憾之余,我也非常好奇,六峝茶为何能为地方大员、皇亲国戚、著名古文家、画家、诗人所推崇,甚至成为乾隆时期的贡品茶?这排面,妥妥的是广西第一名茶啊。至于茶的真实品质,以我不甚内行的品鉴能力,刘谷主手制的六峝茶,在汤色、香气、口感等方面,已经毫不逊色于我喝过的一些高端名茶。而且它生长在漓江发源地猫儿山附近,高山云雾缭绕,竹海清溪包围,生态条件是非常优良的。但六峝茶在生长、生产、加工方面究竟有何特点,这我完全外行,只有找机会向刘谷主讨教了。他多年来在六峝茶的生产、制作方面投入颇多,手制的六峝茶已经小有名气,作为六峝茶的传承人,我想他对这些应该是最了解的。

  关于“六峝”的名称,本文中出现了“六峝”“六峒”“六洞”等不同的写法,在最后作一个解释。“峝”与“峒”在古文字上是相通的,以目前我所掌握的文献来看,但凡清代雕版印刷的史籍,显示的都是“六峝茶”,张宝题于月牙山的摩崖石刻,以及他的“月牙远眺”题画诗,用的都是“峝”字,兴安华江地区在各方志典籍里也多作“六峝”。到了晚清和民国以后,铅印开始流行,为精简铅字,“峒”字取代了“峝”,不再有“峝”这个铅字,甚至还出现了“六垌”和“六洞”的写法。从还原历史的角度出发,“六峝茶”显然是更准确、更贴切的名称,但本文的引文仍尊重原作,对“六峒”“六洞”加以保留。



上一篇:全国茶叶产量排名第一-全国茶叶产值排名(今日更新实时)2022已更新
下一篇:螺蛳粉“臭出一片天”!